今日電子產品愈輕薄短小,PCB之設計布線也愈趨復雜困難。除需兼顧功能性與安全性外,更需可生產及可測試。茲就可測性之需求提供供設計布線工程師參考,如能注意之,將可為貴公司省下可觀之ICT治具制作費用并增進測試之可靠性與ICT治具之使用壽命。
可取用之規則:
雖然有雙面ict治具,單最好將被測點放在同一面。
被測點優先順序:A.測墊(Testpad)B.零件腳(Component Lead)C.貫穿孔(Via)
兩被測點或被測點與預鉆孔之中心距不得小于0.050"(1.27mm)。以大于0.100"(2.54mm)為佳,其次是0.075"(1.905mm)
被測點應離其附近零件(位于同一面者)至少0.100" ,如為高于3m/m零件,則應至少間距0.120"。
被測點應平均分布于PCB表面,避免局部密度過高。
被測點直徑最好能不小于0.035"(0.9mm),如在上針板,則最好不小于0.040"(1.00mm),形狀以正方形較佳(可測面積較圓形增加21%)。小于0.30"之被測點需額外加工,以導正目標。
被測點的Pad及Via不應有防焊漆(Solder Mask)。
被測點應離板邊或折邊至少0.100"。
PCB厚度至少要0.062"(1.35mm),厚度少于此值之PCB容易板彎,需特殊處理。
定位孔(Tooling Hole)直徑最好為0.125"(3.175mm)。其公差應在"+0.002"/-0.001"。其位置應在PCB之對角。
被測點至定位孔位置公差應為+/-0.002"。
避免將被測點置于SMT零件上,非但可測面積太小,不可靠,而且容易傷害零件。
避免使用過長零件腳(大于0.170"(4.3mm))或過大的孔徑(大于1.5mm)為被測點,需特殊處理。